在老山界山脚下——资源县车田苗族乡坪寨村,一个名叫新姑水的苗家山寨里,曾住着一位享年92岁,漂泊异乡70多年的失散老红军——邓德旺。
邓德旺的一生几经周折,饱经沧桑,但他永不失红军革命精神,永葆“勤廉”本色。
1911年,邓德旺出生于江西省宁都县东郊乡忙东慷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。他的童年是在炮火纷飞、硝烟弥漫的岁月中度过的。20岁那年,他毅然参加了红军,成了红五军团第十三师第38团的一名红军战士。在部队他历任过班长、排长,后又调入第38团团部任通信员。他先后参加了南昌、广昌、将乐、道州、湘江等7次大的战役。
但令他一生最难忘的,还是红军长征途中损失惨重的湘江战役和翻越老山界。他也是在湘江战役后翻越老山界时,右脚被手榴弹炸伤了而“掉”了队,便留住在老山界脚下的。
当年1934年12月4日至8日,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,被桂军击散。邓德旺所在的连队,从老山界下来后,只剩几个人走在最后了。他们紧紧追赶红军大部队,但在过河口瑶族乡葱坪村木律坳时,受到了地方民团和土匪的埋伏袭击,当场就牺牲了两人。邓德旺的右脚也被手榴弹炸伤了,再也无法赶上红军大部队了。
邓德旺受伤以后,步履蹒跚,行走艰难。他心想:“部队已经走远,桂军即将追上,但无论怎样,也不能给红军拖后腿”,便继续艰难地往前走。正在这危难时刻,他遇上了一位好心的老人——他就是车田苗族乡小地村土地堂(地名)的肖本龙老人。
那天,肖本龙老人从龙胜江底返回车田,途经河口木律坳时,看见了负伤的邓德旺。肖本龙一看见他,心痛不已,就急忙前去给他进行简单的包扎,并背着他回到自己家里精心治疗。不久,在肖本龙的悉心照料下,邓德旺的伤势好了,便想着去寻找部队。但他身无分文,举步维艰,而且地方民团人员一直在盯着他、寻找他、抓捕他。
为躲避地方民团的抓捕,邓德旺拜便认了肖本龙为干爹,并为寻找部队,好慢慢地等下去。一年、两年、三年过去了……一直没有实现寻找部队的愿望。后为了生活,肖本龙领着他来到坪寨村新姑水(地名),给一个阳姓的地主家放牛、割草、种田、种地等。
1937年,26岁的邓德旺,经人介绍,来到坪寨村四山田(地名)一个林姓的人家里,做上门女婿。婚后没几年,他又回到了坪寨村新姑水居住。
就这样,邓德旺苦度风雨,辗转南北,最后在坪寨村新姑水安下了家。安家后,他积极与当地苗寨乡亲一起开田、种地、植树、修路、架桥……艰苦地谋生着。
他一边劳作,一边习练草药草医。几年后,他练就了一手民间草医和帮小儿推拿的专长。后来,他经常为当地群众和老百姓看病治疗。但他从不收钱,不计分文。
每当他给乡亲治好病,乡亲给他钱时,他总是说:“我的命是苗寨乡亲给的,为乡亲们做点事,也是我的本分啊!”。
一个冬天的晚上,一位母亲把持续高烧不退的儿子,送到他家。邓德旺一看,孩子已烧得全身抽筋,神志不清。他便立即找药,并一边帮其喂药,一边帮其推拿,一边安抚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的母亲。直到第二天凌晨,邓德旺用尽所有的办法,才把孩子从死亡的边沿拉了回来。天亮以后,邓德旺没有让这母子走,而是把他们留下来细心观察。三天后,孩子的高烧退了,他才打发他们母子俩离开。他们走时,别说收诊药费,就连米饭钱,他都自己帮贴上。
邓德旺不仅待人诚恳,生活勤劳,而且很乐于助人。特别是他那与人为善、艰苦朴素、勤廉奋斗的红军精神,深受当地群众的赞誉,大家都暗称他为“共产”。
邓德旺一生,在当地他除了为乡亲们免费看病外,还经常为村里修路架桥。几十年来,他不知架了多少桥,修了多少路,以致当地的群众,每过一座桥都说:“这可是‘共产’架的桥呀!”
不知不觉,半个多世纪过去了,真是弹指一挥间啊!
1981年,邓德旺已从一个20岁参军的小伙子,变成了一个70古来稀的老人。根据他老人的平生经历,当地政府落实了政策,确认他为“当年失散的老红军”,并给与他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。
1989年,邓德旺实在是想老家了,便带着家人,终于踏上了回江西老家的路……
回到家乡,他望着家乡的变化,恍如隔世。他费尽了周折,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村——忙东慷村。可父母早已去世,仅有的一个弟弟也离开了人世,只见侄孙们。此时年事已高的邓德旺,已不再是当年荷枪实弹、英勇奋战的他了,但从他那双有神的眼睛里,仍能透视出他当年驰骋疆场的威武。
他经常给侄孙们讲述红军故事,希望他们珍惜现在难得的幸福生活,并要他们把红军长征精神世代相传。每当他给侄孙们讲述红军故事,特别是讲到当年湘江战役和红军长征翻越老山界那悲壮的场面时,两只深陷的眼睛总是盈满了泪水……
邓德旺老红军现虽已离去,但刻在他骨髓里的红军革命精神和“勤廉”本色,却永远将被我们世世代代永相传!
图为老红军邓德旺生前的照片。 李军/摄